为进一步适应学校运行机制改革,强化服务意识、提高服务质量,2024年10月以来,学校瞄定新目标,明确新方向,激发新动能,改革服务保障模式,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,着力挖潜增效,做足优化文章,一体推进学校食堂安全、管理、监督、服务“四链”融合,凝聚齐抓共管合力,实现保障效能新提升。


一、建章立制高效运行,提升管理效能
结合教育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,日臻完善《食材验收标准》、《食品留样制度》及《粗细加工间操作流程》等具体规定,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,明确底线,划出红线,为学校食堂各项工作开展设立规矩、界定标准,扎紧“篱笆”。编制食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及燃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,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,食堂员工遵章守纪,防风险、控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。
二、筑牢“三定”机制,推动精益管理
构建权责清晰、分工合理、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,以“管住关键人、管紧关键点、管牢关键时、管在关键处”为抓手,定人、定岗、定责厘清职责分工,依托网格管理,优化供餐流程,食品加工责任链条进一步压实。集约团队专业化优势,由高清洁区至低清洁区精准定位操作,做到生熟食材处理的“分”、厨房工作台面的“干”,食物加工过程的“净”,师生就餐环境的“洁”。

三、多管齐下落实责任,抓实监督成效
扛实学校“第一责任人”责任,坚持做好全面督查、精准防控和隐患治理工作,聚焦“制度和人员管理、加工洗消过程控制、食材贮存及留样”等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环节,学校联合服务方深入开展日排查80次,周管控15次,月调度2次,发现问题16项,督促完成问题整改16项,定期“回头看”,避免问题反复,隐患“回潮”,通过常态化监管和精准施策督导整改,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,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四、致力涵养团队文化,提升服务质量
树立“文明有礼、服务师生”正导向,实施服务之星评比,标榜先进,焕发作为,切实将微笑服务贯穿供餐环节全过程。结合师生用餐实际需求,推出“加菜提醒”等人性化服务举措。食堂员工躬身实干,带头践行光盘行动、垃圾分类,大力营造劳动育人良好氛围,服务团队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。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制订食堂管理综合考核评分表细化考评,多维度监管服务成效,服务方将员工工作表现与绩效挂钩,引领员工由“要我干”向“我要干”转变,食堂从业人员尊师护幼、爱岗敬业,服务态度及方式持续好转,师生满意度显著提高。

五、深耕培训建强队伍,锻造骨干梯队
开辟“对外取经、向内求索”新路径,在科研医务科反食源性兴奋剂专业指导下,大力研发创新食谱,组建“晒菜”交流群,图文并茂展示各食堂优秀菜品,创立菜单库,通过共享菜单更多花式菜品应运而生。深度融合资源,着力推陈出新,服务方选派公司精英与团队“火拼”厨艺,共享新颖的切配手法、不同的火候控温、各具特色的烹饪步骤,交流细节精进厨艺,食堂菜品从较为单一逐渐转变为色香味俱全,餐饮质量实现质的飞跃。深耕队伍培训,拓宽技能增长通道,围绕食品安全专业知识、意识形态教育、食源性兴奋剂防控、学生膳食营养主题,丰富现场实训、案例教育、集中测试、PPT授课等多元化培训形式,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实践运用,食堂团队的综合素质与执业能力全面提升。
  
立足当下,展望未来,学校将继续携手第三方专业团队,奋楫扬帆,破浪前行,锻造勇于担当的铁肩膀,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把后勤工作成效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实干实效,加快补短强弱,助力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。
|